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是中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这里从戈壁滩变成新家园。春节期间,这里年味浓浓,而宁夏中通吴忠红寺堡区网点,依旧忙碌。
“高峰期平均每天约有1万件快递。”网点负责人王琴说道。从乡村快递员到县城站点负责人,王琴投身快递行业已有11年,透过快递见证了红寺堡区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派送的包裹从廉价服装变为品质好、款式多、花样多的品牌服装,南方的特色水果也通过快递走进了西北农村家庭……乡亲们的腰包鼓了,获得感、幸福感更强了。
快递进村年味浓
春节前后是快递行业最繁忙的时期之一,中通红寺堡区网点也不例外。王琴回忆:“春节前是快递最忙的时候,尤其是年货节,件量比平时多了好几倍,快递的品类丰富多样,衣服是村民们购置的主要物品之一。”她表示,年货节期间,乡镇、村组的快件量占比高达70%。
据了解,中通红寺堡区网点快递服务覆盖了2镇、3乡、1街道。街道的快件由快递员送货上门,乡镇村组的快件则借助公交车通达千家万户。当地多家快递公司在统一场地各自分拣后,由公交车将货物运送到村里的代理点,村民可以随时取件。为应对春节前后的派件高峰,该网点提前做好了准备,增加分拣员和车辆,确保快件能够及时送达。
春节期间,中通红寺堡区网点依然正常运转。王琴介绍,虽然进港件量有所减少,但乡镇、村组的派件工作依然正常进行。她表示:“春节员工都放假了,我们全家齐上阵。年三十、初一、初二,路上还有积雪,但这不算什么,我们努力把包裹尽快送到乡亲们手中。”
同行之间的互助也成为温暖的一幕。由于中通红寺堡区网点女员工居多,大多放假回家照顾老人孩子,其他快递公司的男员工便主动伸出援手,帮忙派送快件。
同行互助让人心暖,乡村变化则让人欣喜。过去这里的群众购物主要依赖赶集,生活用品、衣物、食品等都要前往几十公里外的县城采购。如今,村民们通过网购能挑选到款式新颖、质量上乘的商品。生鲜水果也成为快递包裹中的“常客”,丰富了村民们的餐桌。大学生返乡和新学期开学时,快件量更是大幅增长。
“我经常去村子代理点,有些大一点的村子超市代理点,门口停着三轮车、两轮电动车,车水马龙,非常热闹,仿佛是一个小集市。”王琴笑着说,“预计8日,网点进港量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农货“出圈”腰包鼓
快递服务的普及不仅改变了村民的购物习惯,也为当地的电商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王琴介绍,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红寺堡区实现了村村通网,再加上智能手机普及,电商在当地迅速发展。当地政府积极推动电商发展,为农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搭建销售平台。同时,大学生返乡创业深耕家乡特产,搭上电商快车,建立工厂,将当地特产进行加工灌装后销售。
“2020年电商刚兴起的时候,农产品不多,主要是少数民族的一些饰品,在网上很受欢迎。”回顾这些年,王琴很感慨,“只要销售品质好的农特产品,就会有人购买。现在我们这儿的枸杞原浆销量特别好,还有红酒、黄花菜、醋酱等特色农产品,都是我们当地电商销售的热门产品。”
立春一过,红寺堡区的电商企业便忙碌起来。王琴介绍,虽然现在派件量有所减少,但电商平台的订单源源不断。“今年杂粮和粗粮的寄递开始变多了,比如枕头里的荞麦皮,还有农户家自己种植的黄米。”王琴笑着说,“电商的发展带动了快递业务量的增长,从5日开始我们每天揽收3000余件快件。”
快递助力生活美
中通红寺堡区网点成立于2014年,在这个小小的网点里,女性员工占绝大多数。她们是派件员、分拣员,也是揽收员。
在红寺堡,许多女性因要照顾家庭难以找到合适工作,但快递行业为她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王琴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见证快递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自我价值。王琴来自同心县,老家靠天吃饭,干旱少雨时常让庄稼颗粒无收,微薄的收入难以维持家庭生计。更让她揪心的是,老家的教学条件差,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她带着5个孩子来到红寺堡。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快递行业,从此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当时快递量虽少,但电脑操作不熟练、客服工作烦琐,我也焦头烂额。每天忙到晚上9、10点才能回家。”轻舟已过万重山,在王琴的努力下,业务逐渐走上正轨。从最初每天只有几十件快件,到如今的高峰时期日处理万件。同样,她手下的女员工们在快递工作中找到了价值,每月有四五千元的收入,不仅能满足家庭日常开销,一些员工还有能力贷款买房,供孩子读书。
今年,王琴计划使用新库房,投入自动化设备,实现客服、进出港件的统一管理。新库房带来新希望,就业机会更多了。“我想让和我一样的农村妇女意识到女人当自强自立,激励她们干事创业。现在乡村妇女都很有文化,也很上进,给她们提供一个稳定的岗位,让大家能意识到‘我很重要’,一起致富。”王琴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