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曾是全国深度贫困县、广西极度贫困县,素有“九分石头一分土”之称。尽管环境艰苦,但经过瑶族同胞的持续努力,终于实现了脱贫。其中,处于板岭乡永仁村的瑶族同胞不仅实现了脱贫,还实现了“寄递自由”,村民可任意选择各品牌的邮政快递服务。“从最初的邮政到京东、极兔,再到后来的顺丰、‘三通一达’,现在我们村已实现了快递品牌全覆盖。”一位村民自豪地说。
邮快携手
共建村级快递网络
以前,永仁村的村民使用快递服务极为不便,要到20公里外的乡镇或10公里外的邻乡,才能取回自己的快件,费时、费力,用邮体验不佳。
随着电商网购的蓬勃发展,取快递已成为村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解决这一问题,河池市邮政管理局(以下简称“河池局”)、市供销社等部门联同永仁村驻村工作队多次召集都安瑶族自治县邮政分公司和快递企业到村开展现场调研,共同研究推进村级寄递物流站点建设。
在多次沟通协调中,永仁村快递进村的路线越来越明晰。在场地建设方面,永仁村腾出党群服务中心的房间作为站点经营场所,市县部门也在场地改造、货架配备、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在运营模式上,经多方协商,最终确定了邮快合作、统仓共配的方案,即各家快递企业将发往永仁村的包裹统一分拣并集中到都安瑶族自治县邮政分公司,再由邮政的工作人员转运至板岭乡永仁村站点,从而彻底打通快递进村的“最后一公里”。当快件下行通道运转成熟后,村民也能通过快递把村里的生鲜产品寄出去。
2024年8月,永仁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正式成立,村民们终于实现了“寄递自由”。
活用政策
助力公益性岗位开发
寄递物流站点建设方案确定后,如何选聘合适的站点负责人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根据协议,邮政企业按每派发一件0.4元、收寄一件1元的标准支付酬金。然而,由于初期快递量较小,收入微薄,且对站点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一时间难以找到合适的人选。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自治区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开发农村寄递物流公益性岗位助推农村产业发展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通知》。河池局及时向驻村工作队进行政策宣传,指导驻村工作队利用寄递物流公益岗政策解决了站点负责人这一棘手问题。“在河池局的指导下,我们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开发了寄递物流公益岗,选聘了脱贫户罗志浩担任这一岗位。”驻村工作队员陈焕茂说。
罗志浩曾是一名残疾人运动员,退役后长期失业。如今,随着村里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的建立,他成为一名快递小哥,不仅享受着公益岗补贴,还能通过计件方式获得额外收入。如今,他的月收入稳定在2000元左右。“在村里工作,既能赚钱又能照顾老人小孩,我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罗志浩感慨地说。
扩大宣传
提升综合服务质量
自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成立以来,永仁村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张贴宣传单、在“智广乡村”数字平台上发布信息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知晓率。如今,该站点已成为包括永合、永顺等周边村屯百姓取件寄件的首选之地。
从最初的每天十几件,到后来的四五十件,再到如今每天一百多件,快递量的不断提升见证了村民网上消费意愿的日益增强。春节前夕,永仁村日均快递量更是激增到300件左右,服务站的2个货架被塞得满满当当。
“以前我们寄东西回来,老人得跑到龙头乡去拿,现在随时都能寄到本村,老人在村里就能取到快递,真是既方便又省心。”一位刚返乡的村民激动地说。
如今,不管是取快递、退换货还是寄快递,村民们都能在本村一站解决。在享受更加便捷的寄递服务的同时,永仁村的农副产品销售渠道也从线下拓展到线上。“我们上周就通过顺丰往上海寄了40斤秀珍菇和10个菌棒,仅用3天就送达了。”广西万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罗聪说。
小包裹里装的是“大民生”。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不仅满足了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还进一步释放了农村消费潜力。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本村群众生活和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升级寄递业务,探索发展通信服务、农资销售、直播带货等多元业态,打造‘一点多能’的综合便民服务站,让群众生活更加舒适更加便捷。”永仁村驻村第一书记董祥毅满怀信心地说。
河池局负责人表示:“快递进村是邮政管理部门的一项民心工程,是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我们将以永仁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为试点,以点带面,引导邮政快递企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深耕农村市场,为农民致富、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